冬天,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看个喜欢的电视剧。外面那么冷,任何让我们钻出被窝的念头都是可以被打消的!除非......三急。
有的时候,被窝外面真的太冷了,想着能憋就尽量憋着,不一会儿想去厕所的感觉竟神奇地消失了。可是大家想没想过,这些被憋回去的东西,到底去哪儿了?
憋回去的尿,去了哪里?
上班族对憋尿的行为十分熟悉,有时候开会时间长了、或者洽谈客户,常常选择憋着不解决。不止如此,像外出旅行,路途遥远也会选择憋尿。
在肾脏进行过滤、重吸收后,形成的尿液会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中储存起来。一般成年人膀胱尿量达到150-200毫升时,人体会产生尿意。正常情况下,应该去厕所解决了;但情况不允许的话,还能再憋一会;等到膀胱中储存的尿液超过500毫升之后,身体就会产生疼痛感,这个时候必须得找条件解决了。
研究表明,女人憋尿的情况比男人多见,憋尿很容易会憋出尿路感染,甚至引发肾盂肾炎,经常反复发作会损害肾脏功能。
随年龄增大,憋尿能力下降!
我们的膀胱以及周围的肌肉经常进行伸缩,随着年龄增长,肌肉收缩力逐渐变差,变得松弛,憋尿能力也会随之下降。
康达九洲功能食品研究院提醒大家:经常憋尿会导致前列腺肥大,更容易引发排尿困难。所以,人们一旦有了尿意,一定要及时排出体外。
憋进去的“便”去哪里了?
憋尿总有会“尿”出来的一天,可是“憋便”就不一定了。
事实上,便便在人身体内储存到了30~100ml左右,会让人产生便意。如果暂时不方便去厕所的话,直肠中便便等到300ml左右时,人体才会再次感觉到便意。
上班族工作忙,常常被迫有憋着不去厕所(比如开会期间),或外出时想排便又找不到洗手间……忍到不能再忍的时候,去解决时发现又不想排便了。
常常憋着便便,很容易出现肛肠疾病!
便便在直肠中被反复榨干水分,体积缩小,于是人体不会觉得那么想要排便了。因此憋了一次便,可能2~3天都不会产生便意。
康达九洲功能食品研究院提醒大家:长期憋着,直肠会逐渐适应这种感觉,导致肠道运动紊乱,有害物质堆积,容易出现萎靡不振、头晕乏力、食欲减退等。长此以往,肠道中的菌群环境可能会被破坏,从而导致便秘、肛裂、痔疮等一系列肛肠疾病。所以一定要养成每天早晨起床后或每晚临睡前排便的习惯。
憋进去的屁,通过打嗝排出体外?
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一天到晚都没有放屁?其实人一天放屁的次数能达到十多次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总体积可达到500毫升!
从我们咀嚼食物开始,就有气体被吞进了肚子,这些气体要么被打嗝打出来,要么进入肠道。有些食物如乳制品、豆制品等,在消化的过程中被肠道细菌分解,也会产生大量气体。
暂时性憋屁基本都是原路返回,回到大肠内,等待下一次的“释放”。
因为这些气体不可能在体内被分解,最终将被排出体外。比如在睡眠中,括约肌放松,屁就会情不自禁地被排出来。尽管白天我们能暂时性忍住“放屁”的需求,但这些屁会原路返回到大肠中,只要等到合适的时机,就会释放出来。
憋进去的屁,随呼吸呼出体外了
长期憋屁会被身体吸收,大量气体堆积在大肠内,往下通不了,身体就会找另外一条路,屁中的部分成分会透过肠道黏膜重新被血液吸收。随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肺部,随着呼吸被排出体外。
康达九洲功能食品研究院提醒大家:经常憋屁,很容易导致慢性中毒,产生精神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头晕目眩和脸色蜡黄等症状。所以,正常情况下要顺应身体规律,及时保证体内废气排除,这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。
人有三急,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,千万不要“憋坏”自己哦!